第二只靴子終于落下:6月10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通知稱,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于3月下達了第一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近日下達了第二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更有分析人士稱,測算今年到期地方政府債務接近3萬億元,并可能會被全部置換。這樣的消息可見市場對地方債務置換的意愿強烈和對政策層面的篤定。
前段時間,大家還在擔憂第一批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開局不利,一些原定的招標計劃推遲發行,現在看來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截止到6月17日,據統計置換債券發行規模達到9700億元。按計劃,首批規模為1萬億的置換債券需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發行情況接近該目標。
看來,為了幫助經濟增長維持在“合理區間”,進一步控制金融風險,通過置換債務使地方債務陽光化、正規化之路已經愈走愈寬。不難理解,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前5個月一系列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并未減輕,而包括地方債務置換等在內的托底政策,將進一步推動地方的基建投資速度,為經濟企穩回升保駕護航。
既然目前第二批萬億地方債置換額度已經下發,中央把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逐漸顯性化的舉措已經得到了市場方面的高度關注,因此地方債務置換的資產證券化的呼聲高企,即地方債務的資產證券化,可以把債券或者收益權做成基礎資產,然后再以信托或者其他載體的形式賣給投資者,進行再一輪融資。其實市場上已經有先行先試的典范,比如一些存量政信合作項目,現在地方債務置換進展良好也進一步降低了政信投資者的風險,建議投資人抓緊配置該類資產。尤其在股市持續震蕩、穩健投資為上的當下,安全性高的政信類產品值得關注。
政信產品—“最安全的金礦”
事實上,存量政信合作項目與當下的地方債務置換存在唇齒相依的關系。
政信類產品,一般而言,是基于政府信用的金融工具或金融產品,主要是指政府債或準政府債。而長期以來,除國債以外,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方政府債,直到2014年地方政府債才正式啟動試點。
2014年5月,財政部主導部分省市開始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2014年8月,全國人大通過新預算法,以法定形式賦予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權力。2014年9月底,國務院發布《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43號文”),被信托行業認作是“促使存量政信類項目安全性提高”的重要利好。2015年1月1日,新預算法生效前,地方政府的直接融資職能主要是由其設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簡稱平臺公司)來承擔。所以,簡單理解,政信產品就是由政府及其平臺公司主導或參與的金融產品。
因有政府的背書,政信產品甚至稱作“本世紀最安全的金礦”。
可以說,政信產品在中國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資金供給的基礎性功能,其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特殊的社會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承載著地方債務陽光化、正規化的政信產品,其本身的發行推廣進度也決定和影響著中央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執行力度。
我們看到,在目前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中,2014年的新生力軍政信類產品,一直以安全穩健著稱,但因為2014年以來股市的瘋漲,將不少的資金吸納過去。可進入2015年5月以來,股市忽漲忽跌,持續的一波波過山車般的震蕩行情,讓很多中小股民大感恐懼。的確,與讓人暈眩和看不懂的股票相比,投資政信類產品反而安全可靠得多。
政信類產品因有強大的隱性政府信用和保障措施,安全級別較高。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由于這些項目均有政府信用作背書,特別受到低風險投資者歡迎,其投資性價比更是得到市場的一致認同。
由于存量債務由政府逐步發債置換已經明確。現階段正在投資的,納入存量的政信項目,未來也同樣將由國家發債進行置換。投資了這些存量,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同樣可以享受由發債資金來置換的待遇。建議投資人抓緊配置該類資產。
更多投資者垂青
那么,如何選擇性價比高的政信合作產品?畢竟,每個地區的經濟情況差異較大,政府的信用度不同,融資平臺的資質不同,具體的每個產品的性價比在不同時點還是有差異的。
主營業務集中于政信項目的政信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具體建議: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選擇政信類產品重點是看融資方的實力。初步選擇政信類信托應該從區域、政府財政情況、融資主體實力、產品增信措施等幾方面考察。比如,看項目所在區域經濟情況及地方政府財政實力,選擇融資主體實力,最好是發債主體,再融資能力強的主體;有第三方擔保措施的項目等等。優選大型實力國企融資或擔保,地方政府實力強的地區,即可在很大程度上規避風險。
在政信平臺投資管理機構政信投資集團看來,選擇安全、可靠、靠譜的理財產品,才是大眾真正需要的。—為配合國家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提升金融業服務經濟的水平,由中國華宇, 中鐵一運,北京華信等多家央企依據“國企改革,混合發力”的精神改制設立打造了國內首家政信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政信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簡稱“政金所”。
作為國資的專業資產交易平臺,政金所的產品,未來會是地方債置換的主要標的,被人們稱為類國債產品。
其旗下的政信類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政信寶”,投向央企公司、金融機構、金融交易所等機構管理的政信債權項目,所投項目為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AA級以上國企擔保、財政為最終還款人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家存量債務項目。特點就是更安全,更穩健。
除了有雄厚的資質和實力外,政金所的政信產品還很親民。相較于政信類信托100萬起步的投資門檻,“政信寶”開辟了更低門檻的購買通道:最低投資額1000元,使產品真正實現了平民化,眾多小額投資者均有機會參與,享受信托似的政府剛性兌付。這種小份額的分割、同時又可轉讓,可流通,擁有良好的兌付記錄,使得“政信寶”成為非常好的投資標的,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可以說,地方債務置換進度推進的越順利,存量的政信合作產品的安全性越安全越有保障。相信“安全穩健,風險等級低,投資價值高”的政信產品,會得到更多投資者的垂青,成為他們投資配置組合中的重要大員。
(來源:齊魯晚報)